核酸减码后如何治愈心理创伤

核酸减码后如何治愈心理创伤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。
【核酸减码后如何治愈心理创伤】疫情带来的心理创伤,像看不见的隐形伤痕 。负性情绪产生的过程被心理咨询师比作树根的生长,当人沉浸其中,负性情绪就向下越扎越深,再想铲除时,可能需要一个更漫长的过程 。2020年武汉疫情产生的心理危机,更多体现在对新冠病毒认知的缺乏,生与死咫尺之隔的恐慌 。
根据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说的:现在所有这些情况都是以前没遇到过的,不一定有很成熟的应对方法,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。这场疫情是一个严重的集体创伤,它打破并改变了人们习惯的工作和生活方式,以及和他人连接的方式 。
目前大家的心理和情绪的反应,不仅仅是对于现实情况的反应,也是对三年来积累的各种负面情绪的一个结果 。
在原来已经焦虑水平很高,甚至有一些抑郁倾向的情况下,遭遇新的挑战,新的情况,会出现不适应 。我们的反应有的时候比较偏激或者有些反应比较强烈,是因为它不仅仅是急性的创伤和应激,它也是长期的慢性的创伤应激 。

核酸减码后如何治愈心理创伤

文章插图

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治疗师柳少艳:焦虑是我们每个人面对这种不可控环境下都会产生的情绪,其实关键在于第一步我们要认识到有这种情绪,然后接纳这种情绪,允许这种情绪存在,不和它对抗 。
我们不能强迫自己不焦虑、不紧张,这样反而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。要知道在这样的情绪引导下,我们会意识到去做点什么来面对这个环境 。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我们自己 。
情绪是有一个度的,适当地紧张和焦虑,就会让我们动起来,去做一些事情 。但是过度了之后,情绪太强烈的话,就被这个情绪淹没掉了,可能会把整个人冻住 。
这个时候需要做一些放松,比如深呼吸,快速稳定情绪,或者用一些冷水刺激,让自己的理性部分能够恢复,让自己情绪的强度降下来 。包括正念冥想、瑜伽等等,这些都无效的情况下,就需要药物干预了 。
12月以来,全国各地先后出台优化防控的举措,逐步取消核酸查验,自由进入一部分公共场所 。在50个城市核酸“减码”的背后,人们的心理也在悄然转变 。
除了养老院学校等一些特殊的场所外,市民在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,以及进入公共场所均不需要再扫场所码,核酸阴性证明的查验也被取消 。一些地方还出台了长期居家老人、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以及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人员,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的措施 。
其实这场疫情在告诉我们,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确定的,所以要接受这个不确定性,顺其自然,该做什么的时候就做什么,要让我们的生活继续前进才好 。
以上就是小编的分享了,希望能帮到大家 。

    推荐阅读